[阅读: 194] 2022-01-08 10:38:01
在相声这个行业里头,一个是咱比较长远,干的年头多,从祖上捯,比其他的相声演员早一点儿。为什么咱们一提“马三爷”,官称啊这行,“马三爷”,好像我从小我就知道我是个大辈儿,这大辈儿哪来的呢?就是因为干得早,从有相声第二代的时候,就有了咱家人了,俺们入门早,辈分就高。
要说我们马氏相声的特点,基本上就是以说为主,一代一代的,我还没听说哪位以唱--柳活为主的,也许我们家的家族嗓子都不太好,可能也有关系。反正我爷爷呢,那时候是 “八德”之一,这“八德”呢,就是同时都干这行,前后都差不多的日子,艺术水平呢,都不相上下。也就是说,有的呢,像万人迷,他就是“八德”里头冒尖儿了,因为他有他自己的特点,有他自己的独到的地方,但是基础呢,这八位都差不多。
(万人迷)他成角儿,我爷爷呢,跟周蛤蟆,周德山,也是“八德”之一,一块傍角儿嘛这叫,合作啊,好听点儿合作,不好听的就是伺候角儿的,俩人傍着万人迷。演出呢,一般总演三个人的段子,像《酒令儿》、《大审案》、《扒马褂》,类似这样的。他成角了呢,往往就点到而已,露面就得,比较轻松的活儿。你像是这个 《大审案》,我爷爷就去逗哏的,周蛤蟆就去挨打的,就是那上当的,万人迷呢,就去老爷,就有点儿后来演的《法门寺》化装相声,但是他不化装,他是以人物出现,推门一个露面,就是老爷,就几句话。但是没有人家万人迷呢,名演员的价码就拿不过来。
当然这个劈帐的就不一样了,别看他轻松,有时候他不去,万人迷不去,你们俩去吧,这俩人说一段,也能把这钱挣回来。后来,当然是三大块了,包银三大块。三大块不是三个人一人一块,他一个人两块,我爷爷跟周蛤蟆俩人分一块。比如说300块钱吧,这俩人一人50,他一人200。那时候说相声的艺人,现在叫演员,没这么多,全国寥寥就这么几个。现在越发展那枝就像那树似的,越长越旺,越来越茂盛。我大爷的东西,都是继承了我爷爷跟万人迷的东西,他大概就是万人迷的徒弟吧,都是继承了说为主的东西。
我没见过我大爷,我就听赵佩茹赵先生那时候总跟我说。他要听完了我爸爸的活儿,单说这段不错,不错但是比马先生马爷--官称我大爷就是马爷,比你大爷,差。他那意思,我大爷的能耐要比我爸爸大。当然各有各的认识,各有各的看法,因为什么呢,赵先生基本上是宗我大爷那一派,说、逗、捧、泥缝儿、说单口、八大棍儿--过去讲究八大棍儿,就是市场里头,它不够评书,没有这么长,但是也能说一个星期,像什么《张双喜》、《贼鬼夺刀》,就像长篇小说,够不上大长篇,中篇,他再能发挥,以后发展到《枪毙刘汉臣》、《白宗巍》这种段子说起来也是丝丝入扣,抓住人,也能够卖钱--这种东西,我大爷继承得特别好。
据说,有时候老先生们一块聊我听到的,相声场子一段一段俩人说,说着说着我大爷就急了:你们都走吧,都玩儿去吧,我一个人包了。他一个人往台上啪一拍这个醒木,观众比如说现在有四十人,他说完了,往少了说有六十人,绝不可能有三十九个人,也就是说这四十人决不往外走一个,他一个人能说到晚上。他有这样驾驭场合、气氛的能力,他能抓住观众,这与他的文化有关系,另外他也能钻,他也爱看书爱看报,他有这个能力。
我大爷呢,除去他的单口以外,他的对口相声,以说为主的东西,都给我爸爸了。我爸爸一提起来,小时候学相声,好像是我爷爷不怎么管,我爷爷就带着去园子:去听去吧。他是熏陶的。但是监督他去练活,去学,挨打,挨谁的打?挨他哥哥的打。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