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003166
Fish
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
上海疫情爆发致中国防疫政策摇摆不定

梓鹏
BBC中文记者
2022年4月11日
2
图像来源,REUTERS
上海疫情持续,新增的本土确诊人数持续数日创新高。本是“精准防疫”模范生的上海在本轮疫情“失手”。疫情外溢后,中共定调坚持“清零”,上海探索“精准防疫”之路走到尽头, 多地司空见惯的严苛的封控措施降临到这座2600万人口的城市。

近日,上海单日本土新增案例维持在2.5万例,本轮累计总数超过20万,重症一例。周日(4月10日)上海单日案例数升至26,087,占全国总数的近95%, 其中, 96%以上为无症感染者。

有专家称,即使上海在本轮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中国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防疫策略。但是, 用清零和封城等措施应对由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引发的疫情属于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 未来中国如果选择开放,则需从法律和政策上松绑,提高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和改变“清零”参照指标。

上海已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上海已进行多轮核酸检测。

特写:封控中的上海市民生活—核酸,方舱,抢菜和愤怒
中国新冠疫情:上海封控中的抢购、检测与隔离
新冠疫情:奥密克戎重击上海深圳,中国坚持清零的经济成本有多高
上海单日确诊首破两万 官媒称应放弃“躺平心态”
新冠疫情:上海从“精准抗疫”到“精准外溢”
摇摆的政策
三月,中国曾出现多个看似给“清零”政策松绑的信号。彼时,上海疫情仍属可控范围,坚持过去两年的“精准防疫”策略,即用最小的社会成本控制疫情,既做到快速追踪,又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3月1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更新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指南, 重大变化包括规定轻症集中管理,而非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其次国外药厂辉瑞的新药Paxlovid获官方推荐进入临床治疗。

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称:“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彼时外界解读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首次承认,过去两年为其“清零政策”和严苛的封控措施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这些似乎都在预示,中国在为未来可能的社会开放做准备。

但4月3日,上海单日本土新增阳性病例425例,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中央向上海发出疫政策定调明显转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3日赴上海督战后,明显代表上海“精准防疫”的自主政策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中央的“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

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对BBC说, 这次中国上海出现政策上的摇摆,是因为奥密克戎这个新对手一下子让上海破防了, 而且中国的疫情不只是一个科学问题。

陈铮鸣进一步解释称:“可能更多的是按照既定方针办,因为这几年中国的防控政策还是比较成功,属于比较一刀切的运动式方法。但这一波疫情能否受控有很大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上海疫情未有缓和迹象,市民被要求居家隔离多日,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被集中于方舱医院管理,解封遥遥无期,物资保障堪忧,过去两周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和次生医疗危害也时有发生。

上海浦东新区被封控管理两周多的一位居民对BBC记者表示:“这样做毫无科学根据和意义。它唯一的意义就是政治意义:这已经是一个政治运动。这样做的意义是满足领导的政治意图,因为中国的清零政策不能失败,所以就一条路走到黑,不管老百姓死活和经济代价有多大。”

“与毒共存”对中国官方来说,是极其刺眼的字眼,这代表西方的“躺平”防疫政策和对生命的漠视。与中共一直宣传的人命至上的防疫准则背道而驰。过去两年,官媒大力宣传“清零”政策的成功,和中共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国内赢得民族主义者的拥护。

该名居民感叹道:“太疯狂了。像我们这代80后,之前没体验过文化大革命,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社会式的疯狂的政治运动。”

跳过 YouTube 帖子, 1

视频加注文字,告知:第三方内容可能包含广告
结尾 YouTube 帖子, 1
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松绑
陈铮鸣指出,中国开放的条件逐渐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涉及多方面的考量。

未来首先需要将新冠肺炎降级为乙类进行管理,进而从政策层面进行改变。

2020年1月,中国卫健委的公告对新冠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对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

近期中国的社交网络流传一些因居民拒绝到方舱医院,被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以违反《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为由强行带走的视频。

上海疫情失控后,多名官员因防控不利被免职。其中包括疫情重灾区的浦东新区,3名处级干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职。

“降到乙类以后,(可能)就不会出现比如抓人,官员因疫情防空不利被开除这样强硬的措施。一定要有法律依据,否则下面就无所适从。医学界在症状诊断做了一些轻微调整,但我觉得还未触及到核心,”陈铮鸣解释说。

上海曾是“精准防疫”的模范生。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上海曾是“精准防疫”的模范生。

高危对象疫苗接种率
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64亿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3月18日表示,中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接种两针疫苗)。

陈铮鸣表示,接种率也是开放与否的参照。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跟(第五波疫情初期的)香港一样,高危的对象没有全程接种疫苗。”

香港从2月初爆发第五波疫情以来,截至4月11日,共有8600多人死于新冠疫情,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助理教授薛达(Siddharth Sridhar)曾形容这是一场“可预见的悲剧”。面对香港老人疫苗接种率低的事实,他指出:“ 过去一年,科学界普遍共识,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死于新冠肺炎风险,但不幸地,香港长者要用‘性命’去证明这一点。 ”

中国大约有500万肿瘤病人,属于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那这一部分人一旦感染,风险就非常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不该开放?确实比较纠结。”陈铮鸣补充道。

“清零”指标的调整
中国目前的官方发布和大部分媒体的报道中,着重关注感染者数量,而非死亡和重症率这样的指标。

陈铮鸣评论称:“假如指标不变的话,中国永远不可能开放。因为一旦开放,疫情势必扩散。如果还是‘清零’,是清零死亡重症还是清零感染?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他说,如果中国选择开放,过程会非常漫长,“因为观念的改变,这个难度最大,尤其是这几年中国都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措施,也非常有成效,一下子要改变(防疫策略),我觉得很难。”

他预测中国可能还是采取“以拖待变”的稳妥措施,等待传染力更强,毒性更弱,像普通病毒感染一样的变种出现。

“但能不能等到那一天,现在很难讲,谁都没有把握。万一等不到,需要做预案。这种持续的封闭、半封闭或者疫情一爆发,采取的极端封城措施,社会能不能承受,代价有多大,确实需要考虑。”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