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38] 2005-06-20 11:44:44
某些贫困县教育经费被“雁过拔毛”
------------------------------------------
《半月谈》第11期刊登记者专稿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条标语刷贴在河北农村的大街小巷,但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一些县里,穷的恰恰是教育,苦的恰恰是孩子。
明文规定的教育投入为什么没有落到实处,教育经费是否真正做到了专款专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据知情人透露,去年,河北省故城县拨付的教育经费预算是60万元,在经过各个乡镇雁过拔毛式的分发后,只剩下40万元。
那么,40万元是否真的像教育部门所说,平均分配到了学校手里呢?该县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他任职校长已经10多年,没有见到一分上面的拨款。另一位干了4年的中学校长也告诉记者,最起码在他任职的4年内,没见到过下拨的公用经费。他告诉记者,今年的40万元,其实是县里为应付上边的“普九”复检才给学校的,他的学校分到2万元,而学校花得更多,是这个数的整整5倍。
在张家口市一个贫困乡镇里,主管领导对记者说,因为是贫困地区,当地乡镇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家下拨的转移支付。这部分资金使用的一般次序是先保干部工资,再保办公经费,然后才能轮到教育经费。由于一些乡镇人员负担沉重,今年透支明年的资金时有发生,因此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就在所难免。另一个乡镇,去年的转移支付是100万元,而分配到乡里唯一一所中学的教育经费只有区区几吨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