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387] 2006-06-07 04:50:27
从"三十五年赃款被追回"看反腐成本
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学概念
------------------------------------------
《北京青年报》6月1日刊登毕诗成的文章说,四十多年前香港“四大探长”之一韩森,在位时贪污400多万元,虽已在7年前病故,但香港廉政公署历时35年,终在三天前宣布结案,其家属交出约值1.4亿资产。
文章说,韩森案,其实香港廉政公署有多次“罢手”的机会。韩森最初被起诉时,并没有充足证据表明其贪污受贿,只是因为他退休时所拥有的资产超过其合法收入总数的20倍;在引渡诉讼中,韩森得以免于引渡并潜逃到台湾,至1999年病逝;但廉署仍在2000年提出民事诉讼,向韩森的亲属追索。最后,韩的家属认识到,总不能无休止地与政府斡旋,冻结的资产又不能用,终于选择了庭外和解,“吐”出了1.4亿元资产。
文章指出,如果仅从办案资金付出解释“反腐”成本的话,追踪35年“成本”当然巨大。但“反腐”成本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更是一个政治学、社会学的概念。“只要你敢伸手,终是要还的”———这样一个观念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