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深圳的公交降价闹剧——若一条线有40个站点,则乘务员需要记住800种票价
[阅读: 823] 2007-11-29 04:52:10
——今天好像吴仪过来,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先进经验带回北京。。。。。。。。
公交票价就低不就高
针对公交票价不降反升质疑,巴士集团作出回应 稿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 2007年11月29日 ] 版次:[ SA39 ] 版名:[ 深圳新闻 时政 ] 下一篇
调整后的公交价格离人们的心理价位是远还是近?!本报记者徐文阁摄
本报讯 新票价方案即将实行,而市民发现部分分段收费的公交票价不降反升。昨日,深圳巴士集团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决定在12月1日后对所辖线路中所有分段收费的有人售票线路执行原票价,实行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对比新票价,上涨部分票价将按原价执行。
实行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对于执行原价的线路,将遵循新票价关于票价上限的规定,即非空调大巴上限为7元,空调大巴上限为10元。如果原价体系中价格高于该上限,会按该上限执行票价。对于少数几条原分段收费线路变更为一票制线路的,将执行新票价。
深圳市民仍然能在12月1日起享受降价优惠,优惠方式将通过“深圳通”实现。持“深圳通”乘坐巴士集团公交车,将获得打折优惠。票价3元以下(含3元)部分8折优惠,3元至6元(含6元)部分7.5折优惠,6元以上部分6.5折优惠。原来不能使用“深圳通”的分段收费线路,乘务员将使用手持POS机为乘客进行刷卡,仍然能享受到实惠。
明补明惠倡议用深圳通
同时市民也质疑“深圳通”实行一人一卡的使用方法,如,一家四口出行要带四张卡。昨日巴士集团的工作人员表示,基于两个原因必须实行一人一卡。首先,“深圳通”可实现联乘优惠,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换乘公交或地铁可享优惠,但如果连续打卡可被误认为是联乘优惠。例如,票价为2元,则第一次打卡为8折1.6元,第二次打卡则被误认为联乘优惠享受联乘优惠票价1.2元,第三次为0.8元,第四次为0.4元,第五次为0元。其次一人一卡也有利于换乘优惠的计费,否则无法计算换乘次数和幅度。
巴士集团回应
票价不降反升三大原因
原因1
因为新旧票制计算方法不同所造成。现有的票价政策是2000年制定的,分段较粗,一条长路线只分出4、5个路段,跨段就增收1元钱。结果往往出现只坐多了一个站就多收1元钱,而坐多4个站也同样多收1元的不公平现象。这次制定票价政策的原则就是要体现公平,纠正不公平现象。所以对分段收费线路的分段方式进行细化,每3.5公里为一段,直接造成不同起始站和下落站的多种组合。以市民反映情况多的54路为例,全线有800个组合,其中8.3%的组合涨价,20.6%的组合持平,71.1%的组合降价。
解决办法:组合涨价部分按原票价执行,加上“深圳通”直接折扣,市民可得到实在优惠。
原因2
部分特区外线路,原来实行政府指导价,允许企业在该指导价之下自行定价。于是一些线路为了竞争需要,在非节假日进行了票价优惠,现在关内外一律执行政府定价,不允许企业擅自优惠,因此一些线路的价格反而比原来实际执行的价格要高。为避免出现线路之间同站点不同价格的情况,减少公交线路之间恶性的价格竞争情况,因此在制定与申报线路票价时参照了较低的票价,换句话说,各线路由于竞争原因在实际执行中已对乘客让利,部分线路的基准价已经低于新票价中的基准价。
解决办法:巴士集团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些存在不降反升的线路,暂时执行原价,保证不会在12月1日以后出现票价上涨的现象。等物价部门重新定价后再执行新价格。
原因3
因此会有极少一部分线路,如240路,原来是分段收费线路,按照新标准更改为一票制线路,票价会比原来分段收费的起步价高,但又远低于全程票价。2000年制定的公交票价政策为保证相近站点票价一致性,在申报时一般采用四舍五入并加大部分分段间距的办法,8公里以下为2元。但在部分线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8-10公里仍计入2元区段,并将下一区段分段设定为10-17公里,票价均为3元。但新票价是严格按站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据悉,这部分线路12月1日后会执行新票价。
解决办法:新标准中少于28公里的线路将执行一票制的新标准。
新考验
组合票价将造就记忆力最牛乘务员
新票价出台后,对于司乘人员来说不仅要张贴各种标志,更要牢记天文数字一样的票价组合。收费组合是根据几何数量的增长而增长的,因此若一条线有40个站点,则乘务员需要记住800种票价。若一条线路有80个站点,则需要记住3200种组合票价。这对于乘务员来说在这么短时间内要记住天文数字一样的组合考验的不仅是记忆力更是毅力。
巴士集团也呼吁市民对售票员偶尔犯错除了及时纠正,更多的应该采取宽容和谅解的态度,尊重、支持和理解售票员的辛勤劳动。
采写:本报记者 任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