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883107
haitao: 齐辑(齊輯)——与西方“逻辑”一词比较,齐辑概念清楚,目的明确,导向技术更趋合理。而西方逻辑一词的定义是含混的,一方面把“思维规律”叫逻辑,同时又把操作原则也叫逻辑,如“反动派的逻辑”,等等——好像比较牵强
齐辑(齊輯) 


--------------------------------------------------------------------------------

协调驾车的众马,使整齐均一。《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脣吻之和。”
(本内容查字典原文地址:http://www.chazidian.com/r_ci_8c22d5b29677cdf604d559a0b99cecc3)



社会导向原理——论逻辑的辩证法



  文章作者:[王振今] 2000-11-15, 07:35:38

  逻辑一词来自西方 LOGIC的音译,过去曾译为名学、辩学、
论理学,孙中山先生认为:“当译之为‘理则’者也。”不论翻
译成什么词,其理论都是西方文化在东方的翻版。其它译名都发
端于形式和功能的概括,唯有孙中山先生抓住了这个理论的宗旨
,称它为“理则”。明白讲,所谓逻辑“理则”就是理论规则论
,并没有什么神乎其神的东西!其实,中国在 2500 多年以前早
就有了自己的“理则”理论,不过,那时不叫“理则”而是叫“
齐辑”。就目的来说称它为驾御的“御”。老子在《文子·上义
》中说:“治人之道,齐犹造父之御驷马也:齐辑(今称逻辑)
,之乎辔衔(缰绳和嚼子);正度(今称认识论),之乎度胸膺
(胸怀)。内得于中心,外合于马志,故能取道致远,气起力有
余。进、退、还、曲,莫不如意。诚,得其术也。”正度和齐辑
就是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射、御二艺,也是
今称的认识论和逻辑,《列子·汤问》“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
之际”即是。由于“单氏取周”和孔子对古文化的约修、赞黜,
这些都被“绝其道”了,人为因素毁断了中华“春秋大义”的理
论精华。中华古文字的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形声的
功能手段,如同古化石一样记录着古人对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
的经验理解。我们在历史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借助这个文字功能
同前人一样研究古人语言和历史问题,恢复失落的文化,应当首
先归功于古文字的作用。如“齐辑”二字,齐是排列,辑是整合
,和在一起是排列整合。与西方“逻辑”一词比较,齐辑概念清
楚,目的明确,导向技术更趋合理。而西方逻辑一词的定义是含
混的,一方面把“思维规律”叫逻辑,同时又把操作原则也叫逻
辑,如“反动派的逻辑”,等等。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关于东
西方逻辑的辩证法论证,以定义逻辑(齐辑)概念的原本涵义。

  纵观逻辑(齐辑)的历史义意

  中华古文化发展到周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理论体系,
这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育体制。在相
传周公制定的《周礼》中,就已经形成了这种古《六艺》传统。
后来孔子说的“礼、乐、诗、书、易、春秋六艺”,当是孔子的
杜撰。因为,孔子“赞”的《周易·系词下》写道:“易之兴也
,其当殷之末世。”而《春秋》则是孔子“修”出的成果。在《
庄子·天运》中“孔子谓老聃曰:丘治礼、乐、诗、书、易、春
秋,自以为久矣……。”老子说他说的话都是“先王陈迹……。
”最后,孔子自己也承认:“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
为人’安能化人!”因此可以断定:所谓的“礼、乐、诗、书、
易、春秋六艺”,乃是孔子向老子承认“夫丘不与化为人”以前
的妄自评说。两千多年来用这个妄语导向中国社会,使中国人民
吃尽了苦头。一个社会的教育体制,实际就是一个社会的教育逻
辑,政治体制就是政治逻辑。老子说:“怨恩、取与、谏教、生
杀八者,正之器也。”八个范畴是使社会走正路的工具,而工具
又是目的手段。用什么理想操行这“八者”是政治目的问题,能
不能正确操行这“八者”就是个逻辑(齐辑)的工具手段问题。
在太子晋、周景王和老聃的“修《义经》”社会活动中,诞生了
子产的民道法制——“铸刑鼎”和周景王的官道义制——“铸无
射”钟。但是,也有另外走邪路的强盗逻辑(手段),他们以“
占有”为理想追求,用团伙“仁义”代替社会的是非曲直追求,
视“八者”为我所用。公元前 5 2 0 年《韩非子·说疑》:“单
氏取周……人臣之弑君(杀害周景王)者也”,接着单氏(单穆
公)和刘狄(刘献公庶子)实施了军事政变,在杀了八个王子、
暗杀了景王立的太子朝后,取得的就是这样变态的政权。为了名
正言顺,单氏集团挑了一个听话的王子丐立为周敬王以接续政权
,又从老子的弟子中挑了一个崇尚权贵的孔子以复辟商周礼制,
目的是取代周景王的《义经》义制以维护贵族的统治利益。韩非
子接着评价这一“弑君”后果时说:“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
,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
而下乱治,援外以挠内,侵下以谋上。”“奸臣闻此,蹶然举耳
以为是也。”在《识误卷下》说:“周,单荼亲下以谋上。”“
单氏取周”和孔子“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而黜
《八索》。”搞乱了中华几千年的上下道德传统。被扭曲的官民
关系,其上道不义下德不利,由春秋大治走向了战国争霸,两千
年来陷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所谓的“官道”,实际就是官导,在古文中道、导通假。所
以,老子在文首就区分了“道”和“可道”的两大范畴:“道”
就是今称的规律,“导”和“可道”就是今称的逻辑,说逻辑“
导”和“可道”不是恒久的规律——“道”。古写的“导”是道
字下面一个手字或寸字,意思是用手或心去操纵道。社会因为有
了官导,民道才知道了自己的利益范围。老子说:“人之不善,
何?去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诞生了社会上下官民的治
理逻辑体制。单氏的“亲下以谋上”、“侵下以谋上”和孔子的
“修上以趋下”、“使民谄上”,所针对的,就是中华五千年的
上下主轴精神。历史经验证明,官道不义,社会就要推翻它:“
汤武革命”“厉始革典”“子产铸刑书”“景王铸无射”,最后
没有不成功的;历史经验还证明,民道不利,官道就要愚弄它。
“春秋大义”失落以后,两千多年封建闭锁下的民道革命,除现
代国、共两党留有改革开放的余地外,没有一次革命最后是成功
的。孙中山也惊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至今西
方模式,除自然和科学逻辑外,在精神逻辑和社会逻辑方面仍然
是一堆乱麻。它们,甚至分不清规律和逻辑的关系,分不清准则
、规则、原则和法则的关系。这方面的理性透明度,至少要比中
国“春秋大义”迟到两千五百多年!

  作者在“齐辑与逻辑、正度与认识论”一文中,对古《六艺
》作过论述:礼艺包括吉、凶、军、宾、嘉礼五科,是关于社交
能力的学问;乐艺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六
科,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射艺包括白失、参连、剡注、襄尺
、井仪五科,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御艺包括鸣和鸾、逐水曲
、舞交衢、过君表、逐禽左五科,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书艺
包括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谐声六科,是关于记述能
力的学问;数艺包括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
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这些,大约就是
中国“周朝大义”中对人类才能教育的逻辑体制。文章特别对射
——正度、御——齐辑两科进行了考证,认为《射艺》就是“周
朝大义”中的认识论,它应包括现今的知识论、联想论、意识论
、意志论和目的论;《御艺》是“周朝大义”中的逻辑论,它应
包括现今理论中的形式逻辑、辩证法、决策论、历史唯物论和现
实革命论等内容。中国的逻辑科学是才能下面分科——艺之科,
西方的逻辑科学是科学上面找才能——科之艺。因此,西方在科
学外面又划分了一个技术范畴,但是,工程技术难道就不算一门
科学吗?这,又不能自圆其说。有人依据天地二分法将科学分为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人依据天地人三分法增加了一个思维科
学,还有人对科学进行了多重分类……。这种先有子后寻母的逻
辑,确实难为了许多有见的的科学家,其特点是排列有余,整合
不足。解开逻辑科学之迷的关键,可能还在中国。

  横观逻辑(齐辑)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凡稍涉猎乎逻辑者,莫
不知此为诸学诸事之规则,为思想之门径也。人类由之而不知其
道者,众矣,而中国至今尚未有其名。”中国现实的逻辑,主要
来自西方:一、清末和中华民国翻译的西方逻辑著作;二、解放
后从原苏联翻译的马列主义逻辑教材和著作;三、在这个基础上
的衍习和发展。既然逻辑是理则学说,是事物排列整合的理论,
那么,我们的一切活动就都离不开逻辑。小到个人生活,大到社
会治理,都要有个“章程”,这个“章程”就是人们排列整合出
来的导理(导向的道理),这,就是逻辑,就是中国传统的《御
艺》——齐辑。不过,人人都齐辑,水平各不一,能排列整合出
天下人诚服的逻辑理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尹子·三极篇
》在解释道、龙与圣人的关系时说:“水喻道,龙喻圣人,蛟喻
贤人,蛇龟喻君子,鱼蛤喻众人……。贤人、君子、众人同生于
道而不了于道,唯圣人了之(龙导水)。”因此,关尹子说道:
“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万物。唯圣人同物,所以无
我。”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对圣人的器重,是任何社会无法比拟
的。人民推崇真知实能的人,可孔子却通过《周易》向人民推销
算卦猜迷。至今,我们仍能在街头巷尾见到用《周易》算卦的人
。可他们穷尽心机,也不能给自己“算”出个万元户来!两千年
来把《易》列为众经之首的知识人群,就象街头巷尾的算卦人一
样,玩物丧志得太深了,真正的古文化他们视而不见。他们把自
己和别人搞得穷困无以复加的程度,其实,只不过是为了相信奇
迹和几个算卦的小钱而已。老子对此愤怒斥责孔子道:“莫得安
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想“安其性命之情”,谈何容易!当“大跃进”的东风劲吹
时,人们听到“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歌曲时倍感亲切;当亩产数
万斤的吹牛风盛行时,人们学一点形式逻辑就顿觉心悦诚服。许
多导向社会的理论并没有“安其性命之情”,反到给社会填了乱
。以黑格尔的逻辑为例:所谓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
实际是对事物运变必然性的不精确的语言描写。“对立”是对“
不对立”的否定判断,只取否定方立论、对判断再行判断,那也
只能是偏执的理论。况且,“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只对描
写阴阳的“对立统一”属性有用,离开这个范围,比如阴对阴、
阳对阳的“对立不统一”属性就全然无用了。中国几千年前形成
的阴阳理性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老子说:“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表达了规律和逻辑之初、动、进的物理属性,和事物阴阳两
极进行细微物质交流而和成一物的相对状态。“同性相斥异性相
吸”,如其说两极是因“矛盾斗争”而统一,还不如说两极是因
“唇齿相依”而统一。黑格尔只知“对立”不知“不对立”,只
知“矛盾斗争”统一不知“唇齿相依”统一,这就为自己确定了
西方“斗争哲学”理论鼻祖的地位。为了强化自己的立论,黑格
尔不惜对科学定理进行逻辑偷换:科学早已定义冰、水、气是物
质“三态”变化,而黑格尔在“量变到质变规律”中硬说这“态
变”是“质变”,硬把量变到态变规律说成是“量变到质变规律
”。科学的“态变”属相是可循还、可恢复的,而黑格尔定义的
“质变”则是相界的本质变化。用此“定律”导向社会,祸乱可
就太大了。如,原苏联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镇反、
肃反、整风和文化大革命,由于引证了黑格尔用“质变”偷换“
态变”的误导,不知错杀、错判和伤害了多少无辜的进取者。难
道“莫能安其性命之情者”的理论不可耻吗?一些人只知道中国
的“后儒以理杀人”,却不知道外国的“洋儒”同样也是可以“
以理杀人”的呀。义经——老子文就没有这样的弊端:“邻国相
(品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不用品相)往来。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再说费尔巴
哈,他通过批判宗教“唯心主义”立论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理
论,但是,马克思认为他“把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方面
或直观方面加以理解,而不是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不是理解为
实践,不是从主观方面加以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能动的方
面竟是跟唯物主义相反地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人与物分界
于精神,在精神领域,人一方面用观念反映事物,一方面用意念
造意事物,并通过实践把自己造意的目的理想兑现于实际。马克
思并没有解决他提出来的问题:他的“物质第一性”唯物主义原
则面对“人造物”就目瞪口呆,“阶级斗争史”的定义面对市场
竞争也显得软弱无力。中华民主的“春秋大义”则不然,主张上
义下利的阶级合作。老子主张:“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
与争。”主张:官道“为用”的给与天下人,难道,有谁还能同
给与者相争吗?强调圣人要以身作则:“我为用地工作,民众自
己就能运化;我心不乱,民众自己就走正路;我为用地事业,民
众自己就会富起来;我为用地欲望,民众自己就会扑实起来。”
如此,官民上下还能“矛盾”相争吗?可以予见,中国物质利益
“为用”地改革开放,必然要代来职能利益和精神利益“为用”
地改革开放。相信,中国“春秋大义”回归之日,就是中华改革
成功之时

  纵横逻辑(齐辑)义意的定位

  西方社会发迹于海盗侵略和现代科学,为利地掠夺和为用地
科学技术造化了现代西方式民主。法制控制着社会“为利主义”
的强盗属性,经济却推动着社会“为用主义”的科学技术发展。
但是,法制只能法制后果却法制不了原因,经济只能经济利益却
经济不了道德。这些益端和弊端,制恒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反映
在逻辑观念上,亦然如此。至今西方津津乐道的,是法制和数理
科学逻辑的后果,但另一方面,与中华传统的义制和人文逻辑比
较,却又显得很幼稚。当今世界,是科学为用主义主导的世界,
它显示出的力量甚至让最野蛮的强盗感到畏惧。在东西方文化容
通之际,纵横比较一下东西方逻辑的义意,作一番义意的定位,
也不妨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良策。

  古老中华齐辑(逻辑)的特点和定位:

  曾被译为名学、辩学和论理学的西方逻辑学,中国早在三千
年前《周礼·六艺》的《御艺》中就形成了成熟的齐辑理论体系
,只是由于“单氏取周”后策命孔子“约《史记》而修《春秋》
,赞《易》道而黜《八索》。”及后儒“绝其道”的原因,才中
断了这一理论,才造成孙中山先生“中国至今尚未有其名”的误
解。本书在《齐辑与逻辑、正度与认识论》一文中作了论述,不
再重复。本文就老子文中阐述的精神逻辑和社会逻辑的问题综述
发挥如下。

  一、 精神逻辑(齐辑)的定位。

  可以认定,老子文是定位中华精神逻辑和社会逻辑的《义经
》,是中华上义下利官道民主的大法。两千多年来,研究它的理
论文章不胜枚举,但没有一篇文章是把它同生活实际、同当时太
子晋修义经和周景王变法的历史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因此
,其论理总不能接近“周朝大义”。老子文主要是定位社会问题
的,而且,这些问题还需要精神目的理想去支配操作。因此,通
过对老子文、诸子言论及史籍研究,定位一下当时的精神逻辑框
架,对进一步研究中国历史无疑是一项历史唯物主义的举措。当
时谈论精神逻辑最多的学者,应当首推关尹子,对此,庄子也赞
叹道:“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不过,古人谈论这
类问题,是按当时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框架,大多与今天的不尽相
同,但是,生活和文字的统一性,是可以让我们有道可循的。据
前文考证:关尹又名伯昏瞀人,年长于老子(否则,庄子就不会
把他排在老子的前位),是周灵王和周景王的命官,是周朝官办
甫田学府的领导和老师。关尹与老聃,关和老指姓氏,尹和聃指
族位,关尹还应是当时朝廷策命官员的命官——尹氏。关尹的文
章又称《文始真经》九篇,其文气势旁薄,博大精深,可谓是先
周理论的集大成者。关尹与老子理论的渊源关系,前文已有论述
,现就关尹、老子论述的五行——道之规的逻辑结构整理并论述
如下。

  在关尹子看来,自然界的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的
属性,可以概含、类比人和社会事物的一切属性。如,人有魂、
神、意、魄、精,天有风、热、湿、燥、寒,行有仁、礼、信、
义、智,情有怒、喜、思、忧、恐,……。把这些概括进行齐辑
排列整合,就可以进行怨恩、取与、谏教、生杀,进行心、气、
形,进行阴阳、成败、消长的论理。五鉴篇“关尹子曰:物生于
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意和土始终处于事物中心的
位置。四符篇“关尹子曰: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灭之。其来无
首其往无尾。”“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
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环不已……。”关尹虽然提出了
五行精神的逻辑框架,还没有解决其具体结构关系的问题。老子
文,进一步发展了关尹的理论,他说:“道(导)之为物,惟恍
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
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把对事物的意导,建构在由意念到
观念的自然对象反映上,和由观念到意念所进行的人造物的造意
上。惚恍和恍惚的思维理论,打开了逻辑结构的大门。依据关尹
、老聃的逻辑结构框架和现代的科技成果,本文将天人、心物关
系排列整合如下:

  一是道之初:统一的天人、心物关系。

  二是道之变:阴阳、上下,正者道之定、“反者道之动”。

  三是道之进:上下阴阳在三角形中运作,“三生万物”。

  四是道之域:上下左右四个基本环节:环境与条件,需要与
利益,观念与观念形态,意念与意念形态。

  五是道之规:金木土水火五个基本过程。1 、实践(魄金)
过程:得性——操做行为和德性——反省顿悟的阴阳运作过程;
2 、认知(魂木)过程:敏性——感觉态度和感性——知觉表象
的阴阳运作过程;3 、思维(意土)过程:知性——意识知识和
理性——意向计划的阴阳运作过程。以上过程在环境、观念、意
念环节中运作,构成下三角运动。4 、志向(精水)过程:秉性
——意图动机和悟性——意志信念的阴阳运作过程;5 、情欲(
神火)过程:气性——心境情绪和体性——直觉欲望的阴阳运作
过程。以上过程在利益、意念、观念环节中运作,构成上三角运
动,以思维(意土)为轴心的上下三角形的阴阳运作,构成双环
8字形的精神逻辑(齐辑)结构模式。

  天人五行关系图解:(略)

  二、社会逻辑(齐辑二)的定位。

  《六艺》逻辑(齐辑):待进一步发掘。老子说:“道大,
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规律作用大
,上级作用大,下级作用大,能人作用大。社会领域有四个大作
用,而能人是其中之一。人文逻辑取法于下级生活,下级生活取
法于上级安排,上级安排取法于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取法于自然
规律。”老子明确提出了社会领域的四大关系。结合现代理论和
实际,老子的“域中有四大”应包括:1 、人文准则,个人、集
体、社会;2 、生活准则,生产、交换、消费;3 、思想准则,
服业、企业、事业;4 、科学准则,心、器、形或精神、功能、
物质。将“四大”进行天、地、人、道正方形、全方位联系,便
构成了社会的逻辑方阵,构成了社会的逻辑(齐辑)联系模式。

  社会逻辑(齐辑)方阵:(略)

  三、自然逻辑(齐辑)的定位。

  中国古代《八索》逻辑,是排列整合天和地演变的天理、山
和泽演变的地理、水和火演变的物理、风和雷演变的情理的逻辑
。没有形成文字的时代,人们用绳索打结记号它们的阴阳消长,
把这八个线索称为“八索”知识,并把它们挂在安全地方保存,
以供别人和后人参考。这便形成了古人最古老的知识积累形式(
孔子把这种积累知识的方法称为“八卦”)。当古人用工具开始
纹画这些知识以后,文字的象形、会意、转注、假借、指事、谐
声的文化现象也就产生了。四千多年前,为用主义的尧舜解除为
利主义的共鲧统治以后,大禹确立了夏朝的道义政权,创立了古
代导道的逻辑体系 (见大禹治水)。三千五百多年前,由于夏朝
不进行上下道德建设,夏桀王暴虐不义,被商汤王推翻,并建立
了商朝的仁义政权、发展了社会文化。三千年前,还是由于没有
进行上下道德建设,商纣王暴虐不仁,被周武王推翻, 史称“汤
武革命”,建立了“无有”义仁兼治的政权,发展了科学文化,
形成了 《六艺》才能逻辑系统。武王病,周公代政复辟商政,因
此,仁礼、稽疑之风在鲁国流行。“《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
世。”稽疑主义把《八索》的技术方法当成了知识信息,这就混
扰了知识和技术的关系。孔子在单氏策动下,“赞《易》道而黜
《八索》”就干下了中国历史上的这样一件坏事!因此,庄子惊
呼:“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
为天下裂!”老子文的义意,在科学地总结了夏、商、周的历史
经验,定位了中华正度《射艺》和齐辑《御艺》系统,为科学逻
辑的发展敞开了大门。

  余,请参照现代西方科学逻辑。(略)

  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社
会确立了利益规范,就要开始施为这个社会发展的源泉。既然得
到了源泉,也就知道了源流;既然知道了源流,就要回头守护这
个源头。这样,终身都不会有危险。”但是,孔子却要毁掉这个
源头!在《庄子·天运》中老子批评孔子:“吾子,使天下无,
失其朴!(另文‘失其牧’导向)”单氏、孔子毁掉了中国的周
朝大义……!老子文中涉及“天下”的辞汇很多,如:天下有、
天下无、天下贵、天下母、天下溪、天下式、天下谷、天下牝、
天下牡、天下至柔、天下至坚、天下难事、天下大事、天下乐推
、天下自正、天下神器、天下莫能与争……。老子的天下主义相
当于现代说的社会主义,但,比这还要广,还应包括精神主义和
自然主义,“天下”一词要比“社会”一词广义得多。社会主义
理想原于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又是西方民主的产物,它的
“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中国究竟应当
走中华民主的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社会主义——天下主义,还是继
续走西方民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续排斥上下,是当
今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必须回答的问题。社会没有上下行吗
?“太上,下知有之”,没有上的规距,下就能自然规范自己的
利益吗?明白地讲,西方所谓的“民自作主”对中国来说并不是
什么新鲜玩艺,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单氏取周”中用的“亲下
以谋上”、“修上而趋下”,都是“民自作主”的召牌。单氏取
周后的两千五百多年,民众起义不断,可总不如“汤武革命”那
样促进社会发展,总是自残其身搞得民不聊生。中华民国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引进西方民主和现代科技,但民众中的上下传统精神
却始终没有淡化!尊老携幼、尊官携民、尊上携下,仍然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导向中国富强的不是西方的民主,而是西
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华民主。再也不能无视两千多年的落后经
验、无视建国后的自残经验于不顾了,不可以再坚持“亲下以谋
上”的虚伪的西式民主了。要学习邓小平主席的负责精神,为中
华勇于“为民作主”!这样,中国才有希望啊!与中国古代周朝
大义的逻辑比较,西方逻辑除科技逻辑外就显得很渺小。古老的
亚氏《形式逻辑》,实际只相当中国古代《六艺·御艺》里的《
鸣和鸾》的表达逻辑。中国《御艺》中的其它四门科学,至今在
西方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如其在这方面学习西方,还勿
宁来好好发掘学习中国自己。

  总体来说,人类社会分上下两大逻辑系统。老子说:“上级
领导不讲原则,是因为‘为利’的原则;下级民众不失去原则,
是因为‘为用’的原则。上级原则‘为用’地施为,是因为‘为
用’的原因施为;下级民众施为这个原则,是因为‘为利’的原
因施为。”因此,“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惧,祸福
异矣。”伪君子用假道欺世,行乱天下;伪小人用假利诱世,乱
伦人性(君子和小人特指领导和民众)。西方民主强调“民自作
主”,因此强调“法律”建设;中华传统民主强调“为民作主”
,因此强调“义律”建设。可以予见,未来东西方民主文化贯通
之日,也就是东西方逻辑(齐辑)的大同之时。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