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1003192
Fish: 【汉话西游】第八回:一处闲笔:跟皇帝辩论的正确态度
【汉话西游】第八回:一处闲笔:跟皇帝辩论的正确态度
5月2日 10:55 By XXXX

贞观十三年,大唐朝的朝庭上发生过一次辩论,其前因后果,耐人寻味。

事情是这样,唐王李世民参加了“地府三日游”活动之后,一心想要推动“水陆大会”,超度枉死城的亡魂。但是,超度亡魂这种活儿,候选人不只佛家一个,道教也能干啊!而且当时的局面,道教的地位和势力要远大于佛教。这个局面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来是道教补过天,功劳大,二来在北周的时候,有个周武帝,已经定过一个次序,第一是儒,第二是道,第三才是佛。现在要把佛提到第一位,说不过去啊。

于是就有一位太史丞傅奕,上了一道折子,要求“止浮屠”,也就是禁止佛教。这道折子很短,录在下面: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第十一回,下同)

简单说呢,这道折子有三个意思:

第一,佛法这个东西,跟我们现在的社会规范是相抵触的,我们尊重的规矩,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要遵守自己的规矩,尽自己的义务;但佛法用个天堂地狱、转世来生就把老百姓吓唬住了,长此以往,老百姓就不守规矩、不进义务,光念经了,我们还怎么统治他们?

第二,人的生老病死,是天决定的;而人活着的时候,活得好不好,是皇上您决定的,您要抓他就抓他,您要给他升官他就升官,咱要是尊了佛法,这个权力可就给了佛祖和菩萨了,这事儿您想好了吗?

第三,最后强调,佛法这东西是泊来品啊,是文化侵略,咱要有文化自信,不能上当啊。

应该说,傅奕这三条意见是非常中肯的,提出的问题也是唐太宗需要认真思考的,对啊,我要不要把我权力让度给佛祖呢?以后老百姓是听我的还是听如来佛的呢?

但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经被枉死城的恶鬼吓怕了,再也听不得这些客观的意见。不过,出于程序的合理性,还是要让大臣们讨论一下,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

太宗闻言,遂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

一个“掷付”,清楚地表明了唐太宗的态度,扔过去了啊,再看不明白,怕不是个傻子吧?

所以,宰相萧瑀首先跳出来了,看看他的辩论辞:

“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

翻译过来就两句话,第一,佛教对国家是有用的呢;第二,谁反对就严刑处理!

宰相大人,你是来搞笑的吗?皇上让你讨论一下,你就喊个口号?佛教对国家有用,有什么用呢?太史丞的那几个问题,您到是反驳一下啊?

老汉现在很难揣测当时那个情况下,傅奕是怎么想的,也许是一腔孤勇书生意气,也许是大庭广众骑虎难下,反正这位太史丞一咬牙,继续撼卫自己的立场,他的辩辞充满了勇气:

“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展开一下是这样的:咱们教育老百姓在家孝敬爹娘,这样他出了门就能侍奉天子,这个逻辑是一脉相承的;现在佛教让人出家,不孝敬爹娘了,那么接下来也就不听皇帝的了,这还了得吗?你萧瑀也是爹生妈养的,现在要尊崇这个不孝敬父母的佛教,难道你连皇上也不打算侍候了?

逻辑很清晰啊,事实很清楚啊,但宰相萧瑀是怎么回应的呢?

萧瑀但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人。”

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说,我如果是这样,让我下地狱!

堂堂一国宰相,朝堂之上辩论军国大事,只剩下吓唬和赌咒。

唐太宗一看局面压不住啊,这个太史丞太不上道儿啊,马上找了外援,找来了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让他们参加辩论,顺便展示一下,究竟应该怎么正确地跟领导进行辩论?两位张先生的原话如下:

“佛在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像。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

前面罗里罗嗦一堆片儿汤话,其实就是最后一句最核心:佛教虽然次序上排第三,但不也活着吗?活着就说明有点儿用,至于怎么用,您是皇上,您看着办吧!

果然,太宗闻言甚喜:“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陈者,罪之”。

皇上高兴了,马上就拍板了,这事儿这就么办了,再有意见,依法严办。有多严呢?书上后来写道: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太史丞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跟领导辩论,最佳辩辞其实只有一句:陛下圣鉴明裁——您是皇上,您看着办吧!

要什么事实?要什么逻辑?在王权面前,这些都算个屁,再敢说?断其臂!

解决不了问题,我还解决不了你?

辩论的结果如何呢?大家都服了,包括太史丞傅奕。“众皆顿首谢恩而退。”一边磕头,一边还得说“谢谢”呢。

傅奕输了,但唐太宗赢了吗?不一定。

从上次唐僧念《度亡经》我们就知道,吴承恩是个腹黑的老先生,有些事不方便安在唐太宗头上,但不妨碍他另辟蹊径。

取经路上,唐僧离开大唐后,到达的第一个国度叫宝象国,宝象国里的老国王,就是一个唐太宗作风的晚期患者,他的故事向我们充分揭示了,唐太宗这条路走到晚期,会是个什么结果。书里写了两个例子:

先是唐僧带着百花羞公主的家信,来到宝象国,告诉老国王,你女儿被妖精抓走了,你要去救她啊。老国王问自己的群臣,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啊?结果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出头,他们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只见那多官齐俯伏奏道:“……想东土取经者,乃上邦圣僧……,必有降妖之术。自古道:‘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请这长老降妖邪,救公主,庶为万全之策。(第二十九回)”

好一个“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解决不了问题,就把提问题的人解决掉。妥妥的唐太宗加强版嘛!

后来黄袍怪变成个假驸马,来见老国王,老国王十分欢喜,大排筵宴,款待女婿。这黄袍怪自已在银安殿里喝酒,喝得兴起,现了本相,抓过一个宫女,“扢咋的把头咬了一口 ”“喝一盏,扳过人来,血淋淋啃上两口”。但是,满朝文武,宫里宫外,却没有人去告诉老国王。

那些人出去,又不敢吆喝;夜深了,又不敢惊驾;都躲在那短墙檐下,战战兢兢不题。

谁敢去告诉他真相呢?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啊!

这后来又发生了多少事?首先,事情传得满城风雨,连在招待所休息的小白龙都知道了,然后小白龙化成宫女与黄袍怪打斗,再然后小白龙提醒八戒去请孙悟空,再再然后八戒赶到花果山跟孙悟空斗心眼儿,这以后悟空八戒再赶回波月洞,捉了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带回宝象国,黄袍怪驾云赶回波月洞——直到黄袍怪走了,宫里人才把驸马是妖精这件事,告诉老国王。

这期间,黄袍怪一直在银安殿里,满身鲜血,喝一口酒,啃一口人肉;

宫里宫外,所有的宝象国人都知道,驸马是个妖怪;

只有老国王不知道,他就在妖怪隔壁的后宫里安歇,睡梦里对自己的驸马非常满意。

当你习惯用暴力赢得辩论,你就永远无法知道真相;当你总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那么问题就在你的隔壁吃人。

至于老国王的结局,充分体现了吴承恩老先生腹黑的作风。刚一开场他就通过公主的嘴交待了,老国王没有儿子。

公主道:“不妨。我父王无子,止生我三个姊妹,若见此书,必有相看之意。”(第二十九回)

然后,又通过八戒和沙僧,把他的外孙一一摔杀:

却说八戒、沙僧,把两个孩子拿到宝象国中,往那白玉阶前捽下,可怜都掼做个肉饼相似,鲜血迸流,骨骸粉碎。(第三十一回)

确实有些残忍了,但这就是吴老先生鲜明的态度:

暴君独夫,合当断子绝孙。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何苦自己人为难自己人
那些活好的,或者活新的,或者花样多的,
或者老板拉皮条功夫好能拉到肯多花钱的客的,
拜托不要老是打击年老色衰的同行了

老鱼记事 老鱼侃棋 老鱼围脖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