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这场闹剧背后的思考
[云淡水暖] 于 2004-10-29 21:54:20上贴
--------------------------------------------------------------------------------
深圳的这场闹剧背后的思考
本来,如果一部娱乐影片的制作方大张旗鼓地喧嚣,说“我这部电影好看,大家都来看呀”,然后拉一批媒体帮闲胡吹海评一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了票房而已。如果有关部门为了某个特定的纪念、特定的主题,发文组织相关人群,比如学生观看一些专题片,也可以理解,比如邓小平百年纪念的时候,观看《邓小平》、《小平你好》等等。
但是,事情偏偏就在深圳倒了个个,据报道“广东深圳市有关部门近日联合下发文件(深宣通[2004]42号文件(该文件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化局、共青团深圳市委、深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颁发),要求初中学生安排在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一出据称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深圳的许多家长们日前陆续收到学校通知后声称,按照深圳市委有关部门联合颁发的文件,学校计划近日组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观看这部影片。…有关方面指,《时差七小时》一片讲述一位十六岁中国少女留学英伦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的一代青少年生动可爱的精神、气质和风貌,是一部反映现代青少年成长的好片。…深圳文化局回应查询时承认,确实有向学校推介这部电影,但却没有强制学生一定要看。”(《凤凰卫视》)。
而“据称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是什么东西呢?“南方都市报报道,这部电影名为《时差七小时》的电影,由深圳市梦想隧道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投资额达二千一百万人民币,是国内电影史上最昂贵的青春校园电影。电影男主角为陈冠希,女主角则是身兼电影制作人和编剧的妞妞。”(《凤凰卫视》)。
好家伙,一个香港奶油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妞妞”联袂出演的“最昂贵的青春校园电影”,居然要劳深圳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将初中生的上课时间奉献给这部莫名其妙的东西,还必须自掏腰包,填满投资方的票房。难怪有家长要强烈反感了“据报道,这次深圳宣传这部影片的力度,比宣传邓小平的纪念活动还要隆重。当地一名家长在网站张贴文章指出,在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的时候,有关部门也没有如此隆重下文要求组织学生观看《邓小平》、《小平您好》等影片和相关的纪念活动。”(《凤凰卫视》)。
既然要人家初中学生学习,起码应该有个生活概念上的可比性,“一位十六岁中国少女留学英伦的故事”,相信不是绝大多数中国青少年、特别是深圳乃至全国占人口总数90%以上的普通工农家庭出身的青少年可以体会的“生动可爱的精神、气质和风貌”,因为他们没有在十六岁“留学英伦”的本钱,不少的农村青少年(包括广东),其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去体会一种昂贵的“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的”历程呢?难怪有家长更加愤怒地指出“中国在山区贫困的孩子只需二千一百元人民币就可读完小学,《时差七小时》投资二千一百多万元人民币,能使全国多少贫困儿童念完小学课程,何况这部影片反映的生活与老百姓无关。”。
当然,资本家怎么烧钱我们不管,但是,号称改革开放前沿楷模的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要这样搞,就值得探讨。据南方都市报的影评介绍,剧情无非是“16岁的Jean(妞妞饰)穿着土土的毛衣只身来到伦敦机场,操着稍显蹩脚的英文问路和打电话,殊不知在被学校安排来接她的香港男孩DJ(陈冠希饰)已经守候了6个小时。”、“他们之间的友情、乃至朦胧的爱情便渐渐产生。”、“帅哥与平凡女孩对对碰”、“三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在弥漫着老英国气味的伦敦街头快乐游荡”而已,就凭这几段介绍,深圳市的官员们觉得组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观看这部影片是一个合适的举措么,难道这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作”?
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在于此,因为我们闻到了一股官场中不正常的腐臭,和一种令人欲呕的献媚文化的味道,,“读者质疑,各大部门这种硬性推销的做法,与这部电影的投资者和女主角是政府官员家属有关。…由于这部影片的女主角是深圳委高层官员的家属,当地民众对此议论纷纷。”(《凤凰卫视》),根据电影资料和海报,还有演员首映的活动,妞妞(李倩妮)的身份,应该无出其右,况且,妞妞极其家庭在深圳,大小也算个人物了,市民们不会认错人,据深圳的网民介绍,妞妞的父亲是深圳市的一位副市长。
关于《长翅膀的绵羊》,据介绍“该书自2002年5月出版以来,共重印8次,印数累计15万册。先后在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扬子晚报、西安晚报、武汉晚报、天府早报、成都商报、印尼国际日报等十几家海内外报刊上和新浪网上连载,并被多家文学网站转载。”、“2003年,该书被评为全国2002年度优秀畅销书(文艺类),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全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第十六届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深圳市第四届青年文学奖。2004年5月,该小说还获得了第十四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奖,作者获邀参加了全省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并作为获奖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四川在线》)。
一部据说是“用纪实的手法反映了未成年人在异国留学打拼的经历,没有太多的戏剧元素,一如众多平凡人的平凡经历,淡淡的,却是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用真挚的笔触记录下在英国伦敦求学的点滴,将16岁少女的成长烦恼、躁动的青春和朦胧的爱,一一展现。”(《南方都市报》),看上去内容极其平庸,类似作品如汗牛充栋(比如名气大得多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之类),只反映了代表一小部分留学人员鸡毛蒜皮的作品,居然获得国内各级文化管理部门、主流媒体如此众多的“盛誉”,这其中有一个背景是,妞妞的母亲是深圳一家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深圳市政府共同领导下的出版社的负责人。这其中的“文化”,更加值得玩味。
我们看看妞妞“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的”历程“1990.9 — 1995.7:深圳外国语学校;1995.9 — 1997.6:英国费尔斯特学校(Felsted School);1997.9 — 2001.6 美国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1998.9 — 2000.6 美国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 Corp.);2001.8 — 2002.8:美国映佳国际传播媒体公司(Starz Encore Corp.);2002.9 — 2003.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4.6 — :被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录取”(《四川在线》),妞妞从10岁开始就读了6年的深圳外国语学校”是深圳省级重点学校,非一般人可就读,择校费达万元/年。从16岁到19岁就读英国费尔斯特学校(Felsted School),按一般的经验,基本费用大概要2万多磅/年,合30来万人民币/年,英国三年的费用,已经近百万,就算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可以自食其力,妞妞“生动可爱的精神、气质和风貌”是何等的昂贵和奢侈,再说,一个按公务员工资标准月收入3千多元的副市长和一个市政府领导下的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夫妇,出手如此阔凑,令人叹为观止。
影片投资方也是玩家,明明知道“(导演)阿甘:我们全部在英国拍,到了那边,2100万人民币在英国也算是低成本了。老实说,在中国内地收回成本的机会比较渺茫,,我们可以卖海外版权,目标是30多万美金。”30多万美金还是离成本相距太远,却偏要一反以貌取人的常态,花2千多万,找一个“相貌平平,又不会演戏的”,还是作者兼制片人,是谁在玩这笔钱?
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当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和政府资源,对一个最不代表中国最广大青少年生活、学习、成长历程的,用数十万、上百万金钱堆出来的权贵小姐,一种半是炫耀、半是无病呻吟的文字,进行了无以复加的吹捧和赞誉,同样,对有人?为其用上千万金钱堆出来的文化垃圾,动用公共权力强行推广给我们的青少年。
这一切,只能看作是一场拙劣的闹剧,是一些人在权力、金钱铸就的高地对社会大众的一种忘乎所以的嘲弄和精神亵渎,这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所应该有的做派,也绝对不是文化管理部门应该有的思维。据说,这场闹剧还要向全国推展,我们等待着它的结局。
*****************************************
回复关系:
深圳的这场闹剧背后的思考(云淡水暖: 2004-10-29 21:54:20)6388 Bytes(6/1876/41)
利用公家权力渠道谋取私人利益的露骨恶心行为也当然存在文化领域(牛奶加可乐: 2004-10-30 21:16:09)0 Bytes(0/28/0)
深圳市领导层的“嫌贫爱富”是十分明显的。(水生: 2004-10-30 18:41:40)0 Bytes(0/26/0)
特区之“特”!(矫正: 2004-10-30 16:53:16)0 Bytes(0/7/0)
那些政府官员清楚的很 即使出了问题受惩罚的可能性很小 以此法获利过多次的机会很大 公权成了私利(挂羊投卖苟肉: 2004-10-30 16:21:08)0 Bytes(0/12/0)
中国鹰派发出最强的怒吼!(我的大脑告诉我: 2004-10-30 16:05:32)0 Bytes(0/54/0)
云先生此文着实好!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当官的没人懂呢???(国不可一日无主: 2004-10-30 14:17:54)0 Bytes(0/9/0)
这群混蛋,简直是昏了头(激光原理: 2004-10-30 14:00:34)0 Bytes(0/8/0)
****可笑!可叹!可悲!可怜!中国什么鸟都能出!这个也不算稀罕物!人民拭目以待,看看能否处理。。。(天理公道: 2004-10-30 13:55:14)0 Bytes(0/9/0)
强烈建议组织全国中小学生停课一天,前往就近电影院观看此片!哈...哈...哈...(蓝刀: 2004-10-30 12:57:26)0 Bytes(0/9/0)
可敬的云淡!(轻松一刻: 2004-10-30 11:47:35)0 Bytes(0/10/0)
谢谢版主,谢谢云先生,强国上终于有了对此事的评论(再想当然: 2004-10-30 11:47:16)0 Bytes(0/21/0)
艰苦的历程,艰难的探索,年轻人啊,不要忘记先辈的贡献啊(三想一: 2004-10-30 11:46:54)3870 Bytes(0/27/0)
这是公开和中央的反腐败叫板。查查他供女儿出国的费用哪里来的???(秋日黄昏: 2004-10-30 11:25:35)0 Bytes(0/20/0)
但愿这是某些人的最后疯狂!(清风白云: 2004-10-30 11:22:09)0 Bytes(0/10/0)
“中国” 仍然等于 “落后”,不管是否承认,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依然如故(noway: 2004-10-30 11:13:17)0 Bytes(0/7/0)
这是老右试验田没思想没文化的有一严重表现,只一个“土”字了得!(毛学会: 2004-10-30 11:11:13)0 Bytes(0/7/0)
一声叹息!如果属实,请李市长下课!没别的办法,污染的源头一定要清理,还市民以蓝天。(不求闻达于诸侯: 2004-10-30 10:55:03)0 Bytes(0/18/0)
怪不得广东一位检察长在公开场合说:"国人宽容于腐败的来源是传统的儒家文化"(羊牯: 2004-10-30 10:51:39)0 Bytes(0/11/0)
上层建筑的一些人在向着为人民服务的反方向变,一些代表资本利益的人己钻进了(大度汉: 2004-10-30 10:51:06)34 Bytes(0/19/0)
深圳,是不是还要挂“特区”之名?!(冬瓜糊涂: 2004-10-30 10:44:17)0 Bytes(0/7/0)
改革开放的窗口吗,让全国人民都看看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吗(大志: 2004-10-30 10:26:25)8 Bytes(0/11/0)
腐败得忘乎所以了(秋日黄昏: 2004-10-30 10:23:48)0 Bytes(0/8/0)
好,好得很!!!!!!!!!(坚持必定胜利: 2004-10-30 09:54:42)0 Bytes(0/6/0)
云先生敢于硬碰深圳市委,我们表示强烈的支持。特区,你就是这样抹黑小平同志。(旁观者入局: 2004-10-30 09:47:48)0 Bytes(0/23/0)
好!云淡就是云淡,笔锋好犀利(生的伟大活的憋屈: 2004-10-30 09:11:06)0 Bytes(0/9/0)
如今的官僚阶层已经迹近无耻了(谷中蕉: 2004-10-30 09:10:45)0 Bytes(0/8/0)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寒啸: 2004-10-30 08:59:40)0 Bytes(0/6/0)
领导的家属,不关照行吗? 嘿嘿(淳朴: 2004-10-30 08:39:18)42 Bytes(0/18/0)
这场闹剧,是不是腐败的一种表现?(希望明天会更好: 2004-10-30 07:57:31)0 Bytes(0/10/0)
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思想教育下一代不是小问题。(真理越辩越明: 2004-10-30 07:49:24)0 Bytes(0/6/0)
不对此贴发表评论,简直枉费我混强坛这么久!!!妞妞的爹确实厉害!!!我们的公仆们确实厉害啊!!!(玄铁重剑: 2004-10-30 01:00:16)0 Bytes(0/19/1)
有道理,非顶不可!(淳朴: 2004-10-30 10:18:15)0 Bytes(0/6/0)
一声叹息~。有关部门一定要抓住这个典型!(无书: 2004-10-30 00:29:10)0 Bytes(0/8/0)
思考的深刻!(马门列夫: 2004-10-30 00:16:10)0 Bytes(0/11/0)
都疯了!!(道水人家: 2004-10-29 23:41:18)0 Bytes(0/8/0)
拭目以待!(布威寺方丈: 2004-10-29 23:30:59)0 Bytes(0/6/0)
深圳的文艺完全港台化了!偶然看过电视剧《水晶之恋》,主人公的原型居然是“钢琴王子”李云迪!(把反修进行到二十一世纪末: 2004-10-29 23:12:31)160 Bytes(0/49/0)
说得好,无论如何也得顶!(白垩纪: 2004-10-29 22:27:48)0 Bytes(0/6/0)
贴了,删了,又贴了。(阳光不秀: 2004-10-29 22:26:41)96 Bytes(0/71/0)
这是官僚拜金主义的无耻典型,深圳的官僚已经完全腐化变质了,这些败类已经没有资格作为人民政府的成员了!(张度: 2004-10-29 22:26:40)0 Bytes(0/10/0)
你可知道这妞妞是谁的后代?——以后会有人这样说“姐们我在英国的时候……”(锋利的刀: 2004-10-29 22:17:15)66 Bytes(0/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