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妞妞事件”:将“扒粪”进行到底
内容: “一次弄巧成拙的拍马屁”(著名反腐专家邵道生先生语)造就了沸沸扬扬的“妞妞事件”,继“妞妞”之父、深圳市市委副书记李意珍致歉之后,深圳市的权威部门也终于做出正式回应。在新近召开的深圳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上,市委对通报了《时差七小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处理意见。(11月12日《深圳特区报》)
时评家肖余恨先生说,“妞妞事件”无疑是2004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新闻史上,这一事件将具有划时代意义。”诚哉斯言!在“妞妞事件”中,我们的新闻传媒实现了三个振奋人心的突破:其一,突破了“打死老虎”的窠臼,舆论监督矛头直指在位的政府高官;其二,突破了“本地媒体集体失语”的惯例,身为广东媒体的《南方都市报》重拳出击,率先曝露了“妞妞坐拥数百万资产”的事实真相,使舆论监督向纵深发展;其三,网络、纸媒、电视形成良性互动,在三方联手追击下,一层又一层“窗户纸”被相继揭开。
在这场各方传媒默契配合的舆论监督“追击战”中,我依稀看到了一百多年前美国“扒粪运动”的影子。在那场世界传媒史上英名永存的“扒粪运动”中,新闻媒体无所畏惧地揭开权力与资本隐蔽下的各种丑恶行径,促使社会猛醒,有力地遏制了腐败,缓解了社会矛盾,“挽救了美国”(历史学家雷颐先生语)。而在整个“妞妞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多数媒体不再作(或不再愿意作)权力的“婢女”,而勇于担当揭开黑幕的“扒粪者”(muckraker),经过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扒粪”,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骄纵的权力也被套上了笼头——深圳权威部门此次正式回应,各位“扒粪者”实在功不可抹。
官方的调查结果与处理意见已经公之于众了,深圳权威方面也表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认真学习、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这已经有“总结”的味道了。随着深圳权威部门的回应,“妞妞事件”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关节点”,我们的媒体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否继续当“扒粪者”?
当然,我们的媒体可以进行“总结”,并开始挖掘“妞妞事件”中的“闪光点”。事实上,有人已经开始这么行动了。11月11日《南方周末》刊载的《深圳有望形成一个新传统》一文就充分挖掘了“妞妞事件”的“建设性意义”,盛赞了李意珍的“责任意识”与深圳官员“及时回应民意”的“新传统”。
但是,在我看来,发掘“闪光点”的时候还没有到来。深圳权威部门虽然公布了有关“五部门强推电影”、“家属经商”与“电影制作投资”三方面的调查结果,但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的“高额留学费用”与“空壳转让”问题并没有做出答复;权威部门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语焉不详势必引致公众更大的“合理怀疑”,隐藏在数百万神秘财富背后的事实真相依旧不清不楚。
“妞妞事件”发展至今,事实真相尚未完全明了、公众的知情权还没有得到完全实现——说文雅一点,就是“还有窗户纸没捅破”;说得“糙”一点,就是“粪还没扒干净”!既然如此,“扒粪者”们就还没到改行的时候。
我不知道“妞妞事件”的最后结局会是什么,我只能发愿——愿我们的媒体终究成为《天路历程》中的那些“扒粪者”:他们手拿粪耙,目不旁视,对“美好事物”视而不见,对污秽却极为敏感——将“扒粪”进行到底,彻底荡涤社会生活中的污泥浊水。
作者: 心梦 脸谱: 我很高兴 日期: 2004-11-12 15:15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热情洋溢地支持-将扒粪进行到底!
内容: 如果一个小小的深圳市委副书记的粪都没人敢扒,如何奢谈中国的政治清明?
如何期待中国的富强和崛起?
这些蛀虫们当他们将积聚的财富通过洗钱转移出境时,中国肌体的大流血怎样制止?
当中国、母亲的血液流干的一天!那时谁来拯救我们,中华儿女们?
作者: 肖余恨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4-11-12 16:43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在此回复啥都懂
内容: 我是驽钝,看到这篇评论时确实怀疑其真伪,但也只是怀疑而已。阁下一下子就能够判断是篇网文,显然为我所不及。
但是在深圳媒体以各种非常手段推出非常动作力挺时差七小时之后,老实说我已经失去了对这样的媒体判断的能力。我甚至以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可能的。在南方周末费尽心思地将网络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联系起来,在”深圳形成一个好传统”的令人惊讶的论断出来之后,在新华网今天头条刊出对网络民意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评估的文章之后,深圳媒体居然将网络传言与毒品联系起来,试问还有什么样的文章不能出笼呢?
至于叹息那决不是灰心的标志。
那声叹息是李方的,我只是有所同感。在事态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的时候,深圳市还以这样的所谓处理结论昭告天下,叹息简直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绝不相信这是最终的结果,诚如是,那是对天下人智力尊严的嘲弄。
作者: 荆无命 脸谱: 最近比较烦 日期: 2004-11-12 16:53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真想不到《南方周末》会是这样一副嘴脸。
内容: 那篇什么“意见”与其说是个意见,不如说是个辩白,还有那么多疑点没说清楚。一些下级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领导的调查从程序上说就不合规定及不具有权威性,《南方周末》就准备开始总结,它一向在对待外地敏感事件上的敏感和深入那里去了?只好寄希望于《南方都市报》了。
作者: 好山水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4-11-12 21:10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结论都出来了
内容: 就别指望还能怎么样了。
本乌鸦嘴如是说:这一天,将会记载到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