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程序员情感CBD: 贴子 46667
haitao
深圳的回应?
深圳的回应?
内容: --------------------------------------------------------------------------------
关于远离网络毒品,做文明网民的倡议书


2004年11月09日 15:59 深圳晚报


全市市民们: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大大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目前的中国已进入网络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8700万,居全球第二,这与1997年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多出100多倍。而在这近9000万的网民当中,有1500万是未成年人,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还将有更多的孩子踏上网络之路。

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网络发达,电脑普及率高,青少年网民数量在全国名列前列,网络为青少年开拓了视野,增添了学习兴趣,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不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网上的色情、暴力内容污染了他们纯洁的心灵,而“网狼”和网上财务“黑洞”也时时威胁着他们,邪教和其他颓废消极思想也利用网络在毒害青少年网民。网络造成的悲剧在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健康。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健康、安全上网,网络立法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棘手的问题,它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

为此,我们呼吁全体市民,尤其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上网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辅导和帮助他们安全上网,加强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自律能力,教育他们不浏览不良信息,增强自护保护意识,不沉溺虚拟时空,让孩子远离网络“海洛因”,使他们不受电子毒品的侵袭,健康快乐地成长。

深圳晚报社

海天出版社

2004年11月9日

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

深圳某个领导的老公招标,老婆中标事件,出自于网络;强迫深圳数十万学生自费用学习时间看女儿的电影出自于网络;爆出老公做官,老婆女儿做商人,也是出自于网络.

那么:深圳,你到底说说,这是不是事实?

YES 或 NO?
作者: 李三来也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4-11-11 22:29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深圳特区报一版:别让虚假信息蒙蔽你的眼睛
内容: 别让虚假信息蒙蔽你的眼睛
--------------------------------------------------------------------------------


2004年11月11日 03:51 深圳特区报


别让虚假信息蒙蔽你的眼睛

专家告诫警惕网络虚假信息

编者按:网民上网最大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网络上一些虚假信息甚至谣言会侵害这一新媒体的公信力,误导网民。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网民应该怎样识别真伪?而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应该负起怎样的责任?为此,央视《焦点访谈》邀请部分专家谈了应对之策,本报特予转载。

近年来,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问题,引起了公众的警惕。

在互联网上,由于网民可以匿名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因此,网上表达的意见常被认为是公众意愿全面的表达。但是,调查表明,出于技术原因,互联网上的评论存在被人控制的可能,传达的信息并不一定全面。如果网民对同一条信息发表的不同评论,不仅思路一致、语气相似,而且IP地址也大致相同,那就有可能存在人为操纵。

除了倾向性被操纵的问题外,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一旦被网民采信,就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曾有人在网上散布某地交通银行行长携款潜逃的虚假消息,结果不仅造成储户挤兑的后果,还使该行遭受了12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2050万元的间接损失。

专家建议,网民对待网上的各种信息一定要客观冷静,不要盲目追风传播。目前,有关部门和互联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

主持人方静: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有很多论坛和聊天室,不用说明自己的真实姓名,任何上网的人都可以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里发表的评论有的时候被认为是真实的,是公众意愿的表达,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全是这样。

(解说)辛鸣,中共中央党校博士,1998年开始上网,网络获取信息方便快捷,早成为了他学习研究上的好帮手。虽然他经常在网络上发表文章,也关注文章后网友发表的评论,但他对网络评论的态度十分谨慎。

辛鸣:我个人感觉到应该这样说,网络上跟帖多的,它反映了民意的一定成分,但是跟帖多,有些时候它不一定反映民意。

(解说)辛鸣博士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有过一次不愉快的亲身经历。

辛鸣:我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可能涉及到我们某一个地区的某一些群体,或者某一些人,那篇文章写完之后,当时在社会上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正面的反面的都有。但是突然有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对我那篇文章抨击得特别厉害,而且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情感角度,甚至还有些从政治角度对我那篇文章抨击得很厉害,当时我一看,有那么一大堆帖子,都在说我的这个问题,我这篇文章是不是真有问题。

(解说)在反思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辛鸣博士注意到,那些署名各不相同的评论批判的思路一致,语气雷同,其中表达的情感也惊人地相似。

辛鸣:后来我就多了个心眼。我一看这大量帖子有很多IP地址都是一样的,甚至有些评论IP地址是比较接近的。后来我问一个真正的网络专家,他告诉我说这就是属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地区的同一类人在做这件事情,同一个区域的人,那么他的IP地址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说实际上有一个人或者是有一类人在制造这种舆论。

(解说)专家指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原因,网上的评论存在着被人控制的可能,有些网上的热点看似跟帖多,好像大家共同关注,实质上却是个别人操纵反复灌水炒作的结果。所以有时网上传达的意见并不一定真实全面。除此之外,网络的论坛上还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消息。

林满个人网站网络管理员:比如说在一些网站的BBS上还有一些聊天室里,说某某明星怎么怎么样了,跟谁又有什么绯闻了。这种信息很多,也可能事后再道歉,也可能事后就不闻不问就过去了。他们说话相当不负责任,对别人造成了人身名誉的损害。

(解说)事实上,公安部门以往查获的谣言案表明,网络论坛上传播的虚假消息,一旦被网民采信还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http://www.sznews.com/tqb/20041111/ca1260879.htm
作者: 李三来也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4-11-11 22:31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接上:
内容: 张宏业公安部网监局处长:较早一些的例子大概是在1999年的时候,我们国内的某个省会城市的交通银行发生了一起事件,当时网上就有这么一个谣传,说这个交通银行的行长携款潜逃了,这个信息后来经过核实,完完全全是一个虚假的信息。但是网民看到这个消息以后,尤其是这个市的网民看到信息以后非常恐慌,导致第二天相当一部分在这个银行里有存款的网民到银行去挤兑存款。这不仅给当时这个城市的社会造成了混乱,而且给这个银行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给老百姓个人也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但事后证明这个信息完全是虚假的。

(解说)这个由个别人有意散布的谣言,最终给银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0多万,间接经济损失2050万,这还不包括银行储户个人因挤兑而遭受的损失,看来论坛上的不实信息甚至谣言造成的危害的确不可小视。

方兴东某网站负责人: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用户可以发言,可以发布内容,包括博客,包括论坛。未来肯定是人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可以交流沟通,这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优势所在。但是目前在这个双向型的这个(网络)里面,八亿网民,就是八亿个信息发布者,如果这里面有万分之一的人有造假的嫌疑的话,这个比例就会非常大。

张宏业公安部网监局处长:正是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导致了网上的虚假信息存在,而且短时间内还不一定完全能够根除得掉。我觉得,网民对网络上的信息一定要保持一种客观、理智、冷静的态度,千万不要盲目去追风。因为网上信息很多,你获取的这个信息,你在去传播它之前,你要认真地去甄别一下,每个人都有最基本的判断力。从我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的数字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网民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那么作为一个比较高素质的人群对这种虚假信息的判断,更应该比别人更准确,应该更理智、更冷静。

(解说)今年7月公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57.3%的网民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但网民没有想到的,是除论坛可能存在虚假消息外,有些从互联网上传出的重大消息在事后也被证明是谣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03年一家网站爆出的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遇刺身亡的假新闻。

张国伟千龙传媒主编:这条假新闻被披露之后,业界很多人士都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假新闻。

(解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3年3月29日,一家网站的编辑错把国外一个愚人节的玩笑当成境外权威网站的新闻。未经核实该网站迅速转发了消息,此后该消息被一些影响力巨大的门户网站在第一时间以醒目标题转发,同时这一消息也被发送给成千成万的新闻短信订户。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微软公司出面澄清,这一骇人听闻的重大新闻只是个谣言。事后千龙网的张国伟率先报道了假新闻始末。

张国伟:编辑在上传这篇稿子的过程中,没有去进一步求证,而求证恰恰是这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候,编辑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求证。不要轻信。这条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严重损害了互联网的公信力,使人们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解说)应该说互联网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可以充分享受快速获取信息的乐趣,互联网每天发布大量的消息,其中难免混杂一些虚假信息。目前,互联网虚假信息乃至谣言可能造成的危害正引起多方的重视,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开始采取行动维护互联网的公信力。

陈洁记者: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网民表示当他们需要搜索有效信息的时候,他们会去找一些信息准确的权威网站,新华网就是这样一个深受网民信任的网站。

杨庆兵新华网新闻中心主任:新华网是国家重点新闻网,它发出来的每一条稿件都应该是权威准确的。网络无改稿,社会责任大。作为一个互联网,我们自己不能逃,我们自己有自身的责任,就是我们提供的信息,就应该是准确的,只有我们把真实性、准确性建立起来的一种公信让社会达到一种共识的话,我们的互联网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网民,我们互联网影响才能越来越大,走得越来越好。

辛鸣:对互联网来说它是一个开放的媒体,应该说互联网它本身是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互联网络在社会中的应用,也是我们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标志。尤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在这种大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让它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我感到这就是给我们社会管理者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很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互联网上的真善美越来越多起来,让假恶丑逐渐越来越少,要做到这点,我说是恐怕要靠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

(解说)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提出的最新统计,中国上网总人数已达到8700万,同上一次调查相比,半年中我国上网用户增加了750万人,那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传播真实信息,维护网络权威是每一个负责的网民和网络经营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今年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第10年,互联网正在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网民上网最大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网络虚假信息甚至谣言会侵害这种新媒体的公信力,误导网民。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网民应该睁大眼睛识别真伪,而互联网的从业人员也要负起责任,自觉地维护互联网的信誉,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载自央视网站《焦点访谈》)

http://www.sznews.com/tqb/20041111/ca1260879.htm
作者: 好山水 脸谱: 最近比较烦 日期: 2004-11-12 09:44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焦点访谈这帮撒弥天大谎的家伙真及时
内容: 及时为牛牛做掩护。组织上是记得你们的功劳的。

不过,别以为职务内撒谎欺骗全国人民,就不构成犯罪。
作者: 李三来也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4-11-12 14:07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来自深圳的威胁:网络反腐,请计成本
内容: 加快网络立法建设网络道德——我市社科界专题座谈会综述
我的blog:http://szhaitao.blog.hexun.com & http://www.hoolee.com/user/haitao
--以上均为泛泛之谈--
不尽牛人滚滚来,无边硬伤纷纷现 人在江湖(出来的),哪能不挨刀(总归是要的)
网络对话,歧义纷生;你以为明白了对方的话,其实呢?

您所在的IP暂时不能使用低版本的QQ,请到:http://im.qq.com/下载安装最新版的QQ,感谢您对QQ的支持和使用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