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tao:
面对982路公交车司机的投诉,交警队、梅林车管所都没有回音,这太不正常了。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阻止了相关部门关注这一关系乘客、司机生命安全的顽疾?
[阅读: 834] 2009-10-14 03:28:15
维护交通安全须强化有效监督与问责
类别:社会民生 作者:石敢当 原创 浏览量:0 发布时间:2009-10-14
版次:SA26 版名:深圳读本 深评 稿源:南方都市报
近日,龙岗区982路中巴多名司机和乘客向媒体投诉,称该线路的中巴已报废了一年多,但仍然在照常营运,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有中巴没有线路营运准许证(见昨日本报及今日本报AⅡ04-05版)。
982路中巴令人惊恐的运营状况居然延续了一年多,在这几百天里,司机与乘客的生命无时无刻不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游走。所幸982路中巴一路踉踉跄跄驶来,并未出现重大事故,只能说是老天眷顾。成都公交车燃烧案的惨景仍历历在目,982路中巴及其所属的康达尔运输公司为何敢于开这样危险的玩笑?
一层层揭开新闻事实,我们看到如下重要环节:其一,982路中巴已挂上东部公交公司的牌子,但目前该线路仍然由康达尔运输公司管理,因为今年之内会解除承包关系,康达尔公司肯定不会投资更新中巴。其二,982路公交车司机称多次就报废车问题向交警队、梅林车管所进行投诉,但都没回音。其三,交警称,问题可能就出在交通部门。交警可以处罚车辆残缺,但也限于在路面行驶的车辆,而现在公交车没有运行,交警部门也没法罚款。
两公司交接工作不到位,导致对交接过渡期的车辆安全无人问津,缺乏监控只是表象。作为追逐利润的公司有此表现与动机,不足为怪。重要的是公权力应该及时介入监督。遗憾的是,我们看到,面对982路公交车司机的投诉,交警队、梅林车管所都没有回音,这太不正常了。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阻止了相关部门关注这一关系乘客、司机生命安全的顽疾?交警部门从颇为专业的角度对此予以解释——— 交警可以处罚车辆残缺,但也限于在路面行驶的车辆。可是,面对乘客的投诉,交警有没有上路处罚车辆残缺呢?至少记者体验的那一趟公交车没有被查处,还有诸多乘客可以作证,他们都曾乘坐高度危险的公交车,但是没人查处。更为可怕的是,报废车都通过了交警车管部门的年审,年审到期日期竟然是“2010年3月”。就此而言,又岂是一句“不归我管”或者“工作疏忽”可以搪塞过去的?
痛斥康达尔运输公司的利欲熏心不是焦点所在,甚至呼吁关内关外需要进一步平衡公交运营资源也不是当下的重要议题,近距离观察公权力在重大隐患面前的沉默、懈怠乃至涉嫌不作为才是我们必须持续追问的方向。
无论有关部门有多少次突击行动和地毯式检查,如果在日常的工作程序中,有关部门总是以不恰当的方式推卸责任,总是以不应该的沉默回应投诉,总是以不该有的尴尬面对媒体的步步紧逼,但事后又毫无改进工作作风的迹象。报废车穿行闹市的事情将继续出现,公众将可能在某个街头遭遇突然失控的马路杀手,难道一定要用血迹与生命的逝去换来领导的怒斥之后,有关部门才能有所警醒?
更何况,仅有警醒是远远不够的。在众所周知的权力结构图谱中,单纯地敬畏上级难以根治行政管理中“懒政”以及不作为现象。唯有有效的监督与问责才能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唯有有效的监督与问责才能编织一张足够威严的大网,使得城市中多数的不合理不公正不正常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纠正。
强化有效的监督与问责需要更多地借助人大、媒体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力量。深圳人的公民意识较为强烈,对于参政议政有着天然的热情,在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前提下,深圳不妨在这方面多些探索,此举于城市于国家都将有所助益。进一步对媒体放宽言论尺度,则必将使得媒体的舆论监督火力更加猛烈,这对于充分表达社会各阶层的意见,构建各方意见博弈的平台,压缩既得利益阶层的生存空间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民间组织的继续扩大良性发展,将使得城市发展的步伐更为均衡健康,同样也能对公权力形成日益强大的有效监督。唯有从以上多条路径入手,“报废车上路,投诉无人理”的怪现状才有望逐渐消亡。
□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