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1114] 2005-11-19 01:17:14
康巴人自古好战,阿须的风马旗也跟旌旗似的
康巴地区的风马旗和西藏地区不一样,康巴人非常讲究形式感。风马旗的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山上的几十亩地都是红色的,感觉像是种了一片红高
梁,一问藏民才知道是经幡。不知是哪个大活佛发了一通愿后种上了一片经幡,成千上万根木杆矗立山头,每一根杆上的旗帜印满了用朱砂写的经文,风一吹来犹如千军万马呼啸着在天地之间播扬佛的声音。
还有的是用长长的布条围成一座塔状的经幡塔,像一棵巨大的圣诞树,阳光透过红色的经幡丝丝缕缕射进来,你可以在里面仰望着苍穹。有的塔非常大,直径能有四五十米,中间一根高高的杆子支撑着,起码有十几米,壮观,壮观。有些地方将十几座经幡塔长长地摆了一字长蛇,弯弯曲曲非常漂亮。
有一个老喇嘛临死时把他全部的财产拿出来,全做成经幡塔在寺庙的周围飘扬,让那些牧民平时在塔下念经、聊天,据说坐在塔下都有福气。几年以后经幡的颜色慢慢褪去,逐渐凋零,最后归于尘土。
关于经幡有一个非常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个高僧去印度取经,回来路过一条河,不小心经书被河水打湿了。过了河之后,他在一棵大树底下把经书摊开在地上晾着,然后坐在树底下打坐。很快,他就进入了冥想状态,突然,天空中梵音四起,各种各样的菩萨、佛出现在眼前,他睁开眼睛一看,一阵风把正在晾晒的经书吹到天上,天际间飞舞着经书,树上挂满了经书。喇嘛一下顿悟,原来是佛渡着你到达彼岸,佛说登岸弃法,你达于彼岸了对法都不必执着,一个大彻大悟的人还要经书有什么用啊!
这个高僧完成了他的心路历程,顿悟了。于是他仰天大笑,潇洒地抛下满树满天的经书不知所踪。
从此悬挂经幡的形式就这样流传下来。
有的专家考证,从民俗学的角度上讲,经幡是为了在茫茫的朝佛路上给人以信心,让所有的朝佛者在朝佛路上留下自己的表迹。
阿须这种旌旗似的经幡也可能跟康巴人古代好战有关,康巴人在很多山上都有一个小房子,里面有好多用木头刻的各种各样的兵器,叫小拉康。他们认为这是供奉战神的。康巴人每到山颠都要高声呼喊:“呜——啦索喽!”直译成汉语就是“战神必胜”。
康巴人的旌旗、刀枪、兵器特别多,节日的时候每个骑着马的康巴人手里都拿着旗,经幡用旌旗的形式想必也顺理成章。那种塔状的经幡,跟佛塔的形式很相近。佛塔一般是为了昭示高僧大德的业绩,里面往往有他们的舍利子,甚至还有高僧的肉身塔。让你对佛坚信不移。
康巴人在历史上就非常剽悍,能征善战。其实达赖喇嘛大西藏的一统思想从来也没有实现过,康巴人相对一直保持独立,以前就有很多土司把康区分成大大小小的领地。
德格印经院之所这么重要就是因为它保存了藏传佛教的各种经典,不分教派,不像拉萨、日喀则地区,必须严格地按教派一统天下,政教合一。
康巴地区信仰噶玛噶举(俗称白教)的比较多。有一种说法,卫藏的菩萨,康巴的汉子,安多的马。安多地区牧场特别好,生活也比较富裕,马匹自然多,卫藏地区的宗教感特别强,康巴地区张扬一种野性,人性。所以关于康巴汉子的传说往往都跟盗马贼、强盗联系在一起。
康巴人是很具有美感的部族,而且他们并没有被宗教搞得那么压抑,生活比较放松。他们是天生的流浪汉,天生的到处飘泊,做买卖,基本保持了游牧民族豪放的天性。
签名是什么?



小伙,你挺有福啊,能活到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