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网: 论坛: 好文共赏: 贴子 244310
盘丝小仙
落叶生根
我们在北京安营扎寨,活佛也有了驻京办事处

  几乎每个学期活佛都是三好学生。他们学政治、学宗教的哲学,总之他们学的东西都很复杂。但是活佛汉语、宗教史等门门成绩都很优良。有时期末考试,包括毕业典礼我们都去参加,学校每年都要给他发个优秀奖状。




  看着他学习也不怎么刻苦,可学习成绩总这么好。显然教师对他很是另眼相看,放假的时候学校专门派车送他上机场,这么多活佛,学校是不可能都送的。

  有一次暑假我们陪活佛回家乡,飞机误点了。活佛拿出经书来念经,念了一会儿,飞机来了,大家都觉得是他念过来的。我们戏说活佛念的是“早日起飞经”。

  他每年来北京都要在天安门的同一个地方拍几张纪念照,坚持了六七年,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他特别喜欢去天安门。

  到1993年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一点点好了,觉得有必要在北京安营扎寨结束流浪的生活,流浪的生活方式还继续,但要有一个稳定的、可以随时回来的地方。这叫要有根据地。而且,这样活佛也比较方便。于是我们在亚运村再往北的农村选择了一个农家小院,开始有一栋小二层楼一个小院,后来变成两个院两栋楼。用活佛的话说:

  “你看呀,你们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也看得出你们没有钱,很艰难,你们那个时候用的照相机也很破的。”

  活佛什么都知道,门儿清!

  “然后你们一年一年来呀,你们的照相机越来越好,你们的摄像机越来越大,你看你们的钱也越来越多,也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帮助,这样多好呀!”

  我们说这些全托的是佛爷的保佑。

  的确是这样,认识了巴伽活佛之后我们的运气几乎是直线上升,精神、物质两个文明双丰收。保持流浪的生存状态的同时,竟然也能够成家立业。这是开始我们想也没有想过的。

  想安顿下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希望在北京有个根据地,再一个就是我要有儿子了。

  我们选了这个地儿以后,先把活佛请来。空空的宅院,空空的房间。我对活佛说:

  “以后这儿就是我们在北京的家了,你先挑一间房,你认为哪间最好,最合适你来住你先挑,然后我们可以做个小佛堂,每周末这个房间就属于你了。”

  活佛挑中了楼上最西边有阳台的房子。当我们满院子玩的时候,发现活佛已经挨个屋的给我们念经做法。他对自己神职人员的职责是丝毫不含糊的,该尽到的绝对尽到。虽然我们交往这么多年,从来也没直接求他给我们念个经具体保佑点什么。

  最开始我们在他那儿跟去别的地方一样,是以一种朋友、一种玩的方式交往,以至于后来感觉彼此太亲密无间,没有距离了,真如同手足之情,好像在一起谈的都是很琐碎的事情,没有了神秘感,也就不好意思再变成一个信徒。有朋友问我,这么好的条件你怎么不皈依在巴伽活佛门下?我们觉得如果那样会很滑稽,反而破坏了我们这样一种纯自然的关系,而且活佛也会不自然,活佛是个爱开玩笑也很会开玩笑的人。搞不好又会拿我们开心。

  佛就是一切随缘,根本不拘泥于形式,但这并非对待信仰不严肃。实际上,潜移默化之中,他的虔敬心,他的责任感,他的慈悲和善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信仰,并且套一句俗话说,落实到了我们日常的行为中。他觉得他应该为我们做的事他从不含糊,不管什么时候到我们家,早晨、晚上我们都能在他悠扬的诵经声中入睡、起床。那种隐隐飘来的诵经声时缓时急,还夹杂着各种法器、铃铛叮铛叮铛的声音,让人心里特别安宁。晚上不管多晚他也要打坐念经。我们从来不打扰他,从来不问也不跟他探讨这些事。这些事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有时候我迷迷瞪瞪醒来,竟惶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种愉快可想而知。
签名是什么?

小伙,你挺有福啊,能活到死啊!```

相关信息:


欢迎光临本社区,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贴子。请在 这里登录